强波论坛
|
|
大哥的鸡汤
时间:2013/1/23 10:28:02
几年前的一个春节,一大早杨哥就把我叫上一起去重庆看望他的大哥大嫂和读大学的儿子。清晨天气真冷,整个山城都笼罩在晨雾中,地上树上都结了一层白头霜。杨哥生怕他儿子冻着似的,大包小包装了一车被子、毛毯、羽绒服,如同搬来了个小超市,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看兄嫂的路上,杨哥说了很多。兄嫂曾是重庆邮电学院的教师,如今都退休了。杨哥在家排行老幺,父亲早逝,是大哥千辛万苦,同多病的母亲撑起了这有着六个兄弟姊妹的家。既要照顾多病的母亲,又要教育弟妹们成长,大哥十分辛苦。“是大哥教我们人生的第一节课《弟子规》,让我们有了做人做事的指南。”杨哥说。大哥读书勤奋用功,毕业后同大嫂一起留校任教。婚后育有一子,在外省工作。时光荏苒,沧海变桑田,大哥大嫂已是70多岁的老人。大哥已不是昔日跳跃在球场上的大哥哥,大嫂也不是扎着羊角辫子带我们去买爆米花的大姐姐了。 “想起过去,仿佛又回到从前。那时看电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奢望,每次上演不要钱的电影,大哥都要带着我去看,”杨哥说:“我们不惜跑上十几里路,走累了大哥就背着我,遇上看门人不让进,我们就翻墙,大哥的肩成了我上墙最好的梯子。那个年代放的什么《打击侵略者》、《地道战》、《洪湖赤卫队》,大哥带我们全看了个遍,在同学面前成了炫耀的资本,大哥的肩上却留下了我们无数的脚印。” “我们的家住在嘉陵江边,唐古拉山流下的雪水是她的源头,流到长江,汇入大海,她犹如一条仙女遗失的纱巾默默地躺在那绵延起伏的山涧。她清澈如镜,润育着沿江万物成长。大哥常带我们去江边捞鱼捕虾,教我们学游泳。还带我们游到江心沙地上去采摘桑椹,那乌红酸甜的桑椹汁把我们几兄妹的嘴打上了口红,用不着化妆就可以表演川剧。我们在河里打闹、游戏,在沙地里快乐的追逐、奔跑,大哥陪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杨哥不停地给我说起他们兄弟过去的往事,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杨哥说大哥听说我们要去看他,不知道有多高兴。 开门的是大嫂,看上去身体很硬朗。圆圆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虽有些白发,但梳理得整齐光亮,看起来很有精神。“哎呀,幺兄弟来了呀,还带来了客人。老杨,快出来,幺兄弟来了,快点进屋坐,外面冷。”大嫂十分热情地招呼我们。 大哥也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兄弟来了哟,一路上开车辛苦了哈。”大哥平静的问候中掩不住内心的喜悦:“老婆子,你快给兄弟和客人拿烟、泡茶,我还在切腊肉。”我见从厨房里出来的大哥双手油油的,腰间捆着花布围腰,手上带着袖套,俨然像个闪亮登场的大厨师。大哥高个子,满头白发,清瘦的脸上戴着一副眼镜。岁月虽然在他脸上刻满了痕迹,但那炯炯有神的眼晴却闪烁着知识和智慧的光芒。我说大哥真是仙风道骨。说着,大嫂给我们泡好了热茶,边递香烟边说:“幺兄弟,你不晓得你大哥听说你们要来,他有多高兴,昨天一大早就骑自行车跑到江边去砍芭茅杆(也就是芦苇,用于熏鸡的绒毛,鸡用芦苇熏后熬制出来的汤特别的香,汤里有一股浓浓的芦苇的清香味),搞了一身泥巴回来,然后又到乡下农民家去买专吃虫子的土鸡,今天早上5点钟天还没亮就起来炖鸡,煮腊肉。”我说呢,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香味,原来是大哥在给我们炖鸡呀。 大哥大嫂的家不大,装修简朴,除了客厅里的24吋彩电,就是80年代的家具和装满了书的书架,但坐在屋里我感到特别温馨。我到厨房问:“大哥,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大哥说:“不用了,你开车辛苦,我给你们盛碗鸡汤喝,暖暖身子。”我看见炉子上的汤咕噜噜冒着腾腾热气,整个厨房弥漫着鸡汤的香气。 大哥大嫂从厨房里端出了大瓷碗盛的鸡汤,还有杨哥小时候最爱吃的腊豆干和一咬一口油的肥腊肉。我看着盛得满满的大碗,心里嘀咕着怎么吃得下去哟!杨哥还在往我碗里拣鸡肉,两只鸡腿全给我了。因熬制的时间长,鸡肉一夹起来,肉与骨就脱离了,口感爽滑,入口即化,一吃就知道是地地道道的土鸡,十分好吃。两个老人不停地往我们碗里夹菜,不停地问长问短,我叫两位老人也吃,可始终没见他们动一下筷子。他们就坐在我们身边微笑着端详我们吃他们精心制作了一天的汤菜,他们的笑容是那么慈祥,他们的声音是那么和蔼可亲。 那是父母对儿女的一种守望,是狂风暴雨中父母用双臂构筑起的避风港,舒适而宁静。刚才我还说吃不下,可不一会儿我面前的桌上己堆满了骨头——真是太好吃了,鸡汤也真好喝,再是怎样用所谓的特殊方法熬制的鸡汤,也熬不出这样的味道。那时我真感百思不解,很久以后我才总算有点明白:大哥的鸡汤之所以有一种耐人寻味的香气,是因为传递了一种爱。那是寒冷雪夜里的一把火,是人类最普通的爱所呈现的态度,是大海里指引千帆回家的灯塔,是亲人对新婴儿的亲吻,是一种大慈悲愿力的应显。用这样的心境熬出的鸡汤,还有什么能与其相比的呢?大哥大嫂就这样微笑着看我们吃完了碗里最后一块鸡肉,喝完了碗里最后一口鸡汤,这才放过了我们。 不时传来的鞭炮声告诉着我们新的一年就快到来了,催促着在外的人们回家的脚步。肚皮吃得很饱,心里更是暖暖的如同生起了一团火。该上路回家了,我们起身与大哥大嫂告别,送上我们新年的祝福。大哥大嫂把我们送到楼下,我说:“大哥,你的鸡汤真的太好喝了。”大哥说:“好喝,只要你们到重庆来,大哥又给你们炖。” 车缓缓而行,我从后视镜中看见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还贮立在寒冷的风雨中,目送我们远去。我说:“杨哥,你看大哥大嫂他们还在看着我们。”杨哥无语,我才发现他眼里早已噙满了泪花。 回家的路,寒风凛冽,风雪刺骨,可我们心里有大哥大嫂为我们点燃的那团火,一点也不感觉到冷。我能够感到他们的目光,一直在我们背后,紧紧跟随。 食,是生命的能源和动力,是万物生存的根本,是生命延续的大道。在食的大道里,所有生命在这里繁衍生机顺应自然而进化,食的味道在众生万物里已成了无法叙述的情怀。但无论你住在天南地北,记忆力最好吃的东西总是故乡生长出来的东西。它是经过长辈们的巧手做出来的,是儿时过年过节的期盼,也是人们美好的回忆。不论是父亲大年三十晚上包的萝卜馅的山西水饺,还是在那生活不宽裕的年代母亲一星期炒一回而且数量有限的回锅肉,都让我现在想起来回味无穷,这成了儿子儿孙都说不完的故事,也成了飘泊他乡的游子魂牵梦绕的思念。 大哥的那碗鸡汤触动了我内心的味蕾,让我感觉到了什么才是美味,什么才叫冬天里的一盆火。想起大哥的鸡汤,心里总是暖暖的。不惑之年,我总想把身边遇到的让人感动的事写写,可是才疏学浅,腹中诗书太少,想用华丽的词句来好好的描述大哥的鸡汤,却甚感吃力。虽熬更受夜,十分努力,可总是没把大哥写好,没把大哥那碗鸡汤的味道写出来。词不答意,难以表达情怀,几度搁笔,羞愧不已。这几天在好友杨哥的鼓励帮助下,我重又写下去,他说:“越感人的事往往就是越简单越朴实的事,大美唯朴,大辩若讷”,如此方才凑合写完,也算了却我的一个心愿。 2012年10月9日 孙波完成于恒兴花园存善居 |
|